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老師里

本里特色


歷史沿革

原文昌里在日據時期為大龍峒町的一部分,俗稱「番仔溝」,因鄰近文昌祠,故命名「文昌里」,於民國79年3月12日區域調整時,因地理環境特殊,僅在「鄰」上變動。

原老師里因轄內有國定古蹟(老師府),故命名「老師里」,於民國79年3月12日區域調整時由老師、福境二里合併。

文昌里與老師里於民國91年9月1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合併為一,仍以「老師里」為里名。

 

特    色

  1. 陳悅記祖宅(老師府):創建於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是大龍峒士紳陳遜言的宅第。陳家由同安 遷台,經商致富而以「悅記」為家號。由於陳遜言生平力倡文教,聘名師,藏典籍,設書房,教育子侄諸孫,並容納遠到而來的學生。在道光至光緒年間,僅陳家就孕育出三名舉人、十九名秀才,而為北台望族。其第二代子孫陳維英,中舉後返鄉以教化地方為職志,除親掌仰山書院、學海書院外,並竭力提振文風,於諸多寺廟撰聯為文,對北台傳統教育、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時人尊稱為陳老師,而其祖宅亦稱之為「老師府」。
  2. 樹人書院文昌祠:民國17年興建,歷時4年完成,佔地250坪。建築形式保留民初廟宇的型式改建而來,計有前殿、正殿左右迴廊及廂房,廟內雖已煥然一新,但一些當年使用的石材,仍繼續沿用。
  3. 覺修宮:俗稱大龍峒仙公廟,主祀神為孚佑帝君。宮中的活動除了平日的早晚課外,主要還有祈安法會、大乘妙法蓮華經法會、禮斗等法會。此外,覺修宮常舉辦寒冬送暖、發放獎助學金等活動,對於推動公益活動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