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台北市為省轄市,民國35年行政區劃編,在大安區龍安坡即存龍圖里,當時大部分仍為農村稻田地帶,由於地方日益繁榮,人口逐漸增,且本里四週之重要道路如信義路、復興南路及建國南路等相關開闢原有之空地及平房住宅陸續改建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林立形成商業與住宅交錯之繁榮景象。民國56年7月1日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行政區里重新整編將原屬本里轄區之信義路三段134巷以西,建國南路二段以東之地段劃為雄獅里,於民國79年3月12日台北市第四期區里行政區域整編,又再度劃歸併入龍圖里,並將瑞安街208巷以東原隸屬雄獅里及新龍里之轄區劃歸併入本里,另於民國70年4月台北市第三期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復興南路二段以東,瑞安街以西範圍劃入住安里,民國79年3月第四期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建國南路二段69巷34至58號以南地區劃入新龍里。
地域特色:
本里為一住商混合區,里內有龍圖公園、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健署、美國在台協會、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復興分隊及多家金融機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捷,西邊緊鄰捷運信義線大安森林公園站,東邊為捷運大安站,北邊為建國高架道路信義出口,毗臨建國花市及假日藝文特區,東邊臨捷運文湖線大安站。
景觀特色:
本里龍圖公園位於大安高工、開平高中與市立圖書館的街廓靜巷內,又臨近師大附中,因此利用鄰近的文教區特色來營造充滿詩意文風的空間氛圍,每年2至3月間春寒料峭、時序交替之際,龍圖公園內18株櫻花會陸續綻放,園內最大株的緋紅花瓣開滿枝頭,遇風吹過花枝搖曳繽紛飛舞,煞為美麗,讓人感染幸福的浪漫的氣息,里民想賞櫻花,不用跑遠自家公園就有了。因此公園結合「櫻花元素」與引用「古代詩詞元素」來融入設計中,強調公園整體的人文風範,讓居民坐在公園就能享受靜謐優雅的氛圍。龍圖公園內由兩個元素解說內容鑲嵌於座椅上,讓社區可以藉此瞭解自己的生活環境。配合櫻花樹,公園內座椅上鑲嵌了詩人蘇曼殊的《櫻花落》及鄭孝胥的《櫻花花下作》。另外從「龍圖」名稱的由來切入解說,龍圖本是宋代的官制,宋真宗景德元年置龍圖閣待置,景德四年置龍圖閣直學士,大中祥符三年再設置龍圖閣學士,至大中祥符九年又置龍圖閣直學士。北宋時大多以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至宋神宗元豐年間改制為吏部尚書兼職,為正三品,地位還在樞密院直學士之上,員額數不定,簡稱龍圖、龍學或龍圖學士等。
歷史上有名的包青天就因曾任龍圖閣學士,人稱「包龍圖」。「包龍圖」就是包公,本名包拯,是中國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不攀附權貴傳頌於世,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廢墟空屋空地活化再利用:
本里位於建國南路2段79巷11號之一號綠地,係權屬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之閒置多年之廢墟空屋,內部環境髒亂,國產署原定將該地招標處分,經里辦公處多次努力,終獲國產署同意拆除房屋交由里辦公處認養綠美化,里內建設公司認同里辦公處推動社區花園的理念,協助整建綠美化工程,將空地規劃成日式庭園,景觀花木扶疏,提升里內優質居住環境。本里位於瑞安街208巷25弄11號之二號綠地,係權屬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之閒置用地,大樹多年未修剪枝葉雜亂影響周遭住戶生活品質,亦經里辦公處及各級民意代表、志工的努力,瑠公農田水利會於103年1月同意由里辦公處認養並施做綠美化,成功將閒置空地變成美麗景觀。